- 使用场景
- 淳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以及事物的纯洁本质。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赞美、夸奖或者描述中。
- 例句
- 1. 他的为人淳至,从不说谎。2. 这幅画的色彩淳至,没有任何杂质。
- 基本含义
- 真诚至纯洁的境地。
- 基本解释
(1).谓至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汝郁 之幼挺淳至, 黄琬 之早标聦察。” 李善 注:“淳至,谓淳孝之甚至也。”《南史·王秀之传》:“世人以僕妾直灵助哭,当由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
(2).谓至诚。《晋书·阮籍传》:“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哭为礼仪说》:“圣人之礼,淳至周密,礼之不行,由俗士妄议论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纯真可爱”、“清新如水”等,来加深对淳至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淳至的好同学,总是帮助别人。初中生:我喜欢读淳至的诗歌,感受到了纯真的美。高中生:他的演讲非常淳至,没有任何虚伪的成分。大学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淳至的人,去传递真实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礼记·乐记》中有一句话:“故君子之道,淳乎至于至也。”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修养应该纯真至极。这句话被后人引用时,逐渐演变为成语“淳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成语中的“淳”字,想象成纯净的水,代表纯洁的品德和本质。至可以联想为极致,强调淳至的程度。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淳至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真实纯洁,没有任何虚伪和假意。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言行应该真实、纯粹,不掺杂任何虚伪的成分。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本质纯正,没有混杂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