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供给祭祀。《晋书·礼志上》:“古之圣王,躬耕帝藉,以供郊庙之粢盛。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
祭祀,奉祀。 巴金 《鬼》:“要我认真地一一供祀起来,说不定会使我倾家荡产也未可知。”
- 基本含义
- 供奉祭祀神灵
- 详细解释
- 供祀是指向神灵或祖先供奉祭祀。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供祀这一行为被视为一种虔诚的宗教仪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使用场景
- 供祀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恭敬地向神灵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场景。它可以用于描述家庭中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庙宇或宗教场所供奉神灵的场景。
- 故事起源
- 供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神灵或祖先的存在,并通过祭祀来祈求保佑和祝福。供祀这一行为被视为一种敬意和感恩的表达,也是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尊重和依赖。
- 词语结构
- 供祀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供”和动词宾语“祀”组成。其中,“供”表示向神灵或祖先奉献,供奉的意思;“祀”表示祭祀,供奉神灵的意思。
- 例句
- 1. 我们每年都会在祖先的墓前供祀,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2. 庙里的信徒们每天都会来供祀,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供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庄严肃穆的庙宇里,手持香烛,恭敬地向神灵供奉祭祀的场景。通过多次想象和反复记忆,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供祀这个成语。同时,学习其他与宗教和信仰相关的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们在寺庙里供祀了观音菩萨,祈求健康和平安。2. 小学生:每年清明节,我们会和家人一起去祖坟供祀,献上鲜花和食物。3. 中学生: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是否供祀神灵。4. 大学生: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供祀这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