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屈体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困难、压力或权威时屈服或低头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屈服或低头,或者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选择屈从。
- 例句
- 1. 面对困难,他毫不屈体,坚持到底。2. 在强大的压力下,他屈体低头,选择了妥协。
- 基本含义
- 屈体是指弯曲身体,表示屈服、低头或屈从。
- 基本解释
(1).谓降低身分。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宿当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
(2).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将相之骨鯁,皆屈体於犬羊。”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
(3).弯曲身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屈体相关的成语,例如“屈膝”,表示屈服或低头,以及“屈辱”,表示被人侮辱或羞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游戏中输了,屈体认输。2. 小学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小红选择屈体低头,努力学习。3.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屈体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4. 高中生:尽管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从不屈体屈服,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 故事起源
- 屈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大臣,他非常忠诚于国家,但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流放到了他国。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的痛苦和自己的无力,最终选择了自杀。为了纪念他,后人将他的名字作为成语,表示屈服或低头的态度。
- 英文翻译
1.{体} picked; pik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弯曲身体”、“屈服”、“低头”等形象联想,来记忆屈体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屈体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屈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屈”和“体”。屈的意思是弯曲、屈服,体的意思是身体。屈体的含义是弯曲身体,表示屈服或低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屈从或屈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