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侍祠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们虔诚地奉行宗教信仰,恪守敬神礼仪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的极其尊敬和崇拜。
- 例句
- 1. 他一直侍祠于祖先的神庙,每天都会去上香。2. 这个村子里的人们都非常虔诚,每个人都会侍祠于村庙。3. 他对学问十分敬重,一直侍祠于名师的门下。
- 基本含义
- 指侍奉神灵、供奉神庙。
- 基本解释
陪从祭祀。《史记·孝文本纪》:“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也。”《后汉书·祭祀志下》:“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慼见容色,泪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 杜祁公 衍 以太子太师致仕 南京 , 仁宗 詔公归以侍祠。”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车》:“ 汉 韦玄成 以列侯侍祠,天雨淖,不驾駟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削爵。则舍车而骑, 汉 已有禁矣。”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侍祠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与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相关的成语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侍祠于爷爷的照片前,向他祈祷健康和平安。2. 初中生:他是个虔诚的信徒,每周都会去教堂侍祠,参加弥撒。3. 高中生:他对音乐教育非常崇拜,一直侍祠于音乐大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音乐技巧。
- 故事起源
- 侍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常常会建立神庙来供奉神灵,然后由祭祀人员负责侍奉神灵、进行祭祀仪式。因此,侍祠成为了形容人们恪守敬神礼仪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侍祠这个成语:1. 将“侍祠”拆分为“侍”和“祠”,并理解其含义。2. 想象自己在神庙中侍奉神灵,恪守敬神礼仪的场景。3. 创造一个与侍祠相关的故事,使记忆更加生动有趣。
- 词语结构
- 主语 + 侍祠
- 详细解释
- 侍祠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侍指侍奉、伺候,祠指神庙、祭祀场所。意思是指侍奉神灵、供奉神庙。形容虔诚地奉行宗教信仰,恪守敬神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