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衰节一词多用于道德教育、品德培养的场合,用来批评和警示那些失去良知、失去道德底线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端、不检点的情况。
- 例句
- 1. 这个人之前很有道德修养,可是现在完全衰节了。2. 他的行为太衰节了,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公职人员的廉耻。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败坏,道德堕落,失去节操和廉耻。
- 基本解释
指深秋季节。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二:“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亡羊补牢”、“忍辱负重”等,以加深对道德与品德的理解和培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真是个衰节的学生。2. 初中生:那个同学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真是个衰节的人。3. 高中生:他考试作弊,完全失去了学生的衰节。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衰节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原本是个有德行的贤臣,但是因为私欲和贪婪,他开始贪污受贿。最后,他因为道德败坏,被人们称为“衰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衰”与“节”连起来记忆,衰指衰落,节指道德准则。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品行堕落,失去了道德底线,就是衰节了。
- 词语结构
- 衰节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衰节是由“衰”和“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衰指衰落、衰败,节指道德准则、原则。衰节一词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堕落,失去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表现出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