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监誓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自己所做的承诺或约定非常认真,决不违背。可以用于赞美那些言出必行、信守诺言的人。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承诺始终如一,真是个守誓如山的人。2. 我们要像孟尝君一样,对待自己的承诺要守誓不渝。
- 基本含义
- 指守誓、守约。表示对所立的誓约或约定严守不渝。
- 基本解释
(1).监察宣誓仪式。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后来在 武昌 下游的铁路工程处成军的时候, 唐 邓 和我去监誓,各人作过一般训话。”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三十回:“ 贵州省 民、财、教、建四厅厅长……就职之日,由 吴稚暉 监誓。”
(2).监察宣誓的人。 李宗仁 《回忆录》第六五章:“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国府举行总理纪念周。由 居正 担任监誓,我便在纪念周上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任代总统。”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承诺、守约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答应过妈妈不乱扔垃圾,我会监誓的。2. 小学生:我向老师保证,我会完成作业,我是一个守誓的人。3.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监誓保护同学们的权益。4. 高中生:我对我的志愿者工作负责,我会守誓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了关于监誓的故事。故事中,楚国的孟尝君为了确保魏国的承诺不会违背,要求魏国人立下监誓。这个故事表达了孟尝君对于守约的重视,也成为了监誓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看守誓约”来记忆这个成语。将“监”字理解为看守,将“誓”字理解为誓约,即可联想到守誓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监誓是由“监”和“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监”指的是守卫、看守,而“誓”指的是宣誓、发誓。因此,监誓的基本含义是指守誓、守约,表示对所立的誓约或约定严守不渝,不违背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