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滥用职权、剥削百姓的人或组织,形容他们对人民的不公平行为。
- 例句
- 1. 这个官员一直以来都是个宰民的恶霸。2. 他的政策不仅没有改善民众的生活,反而更加宰民。
- 基本含义
- 指以权力欺压、剥削百姓,使人民生活贫困困苦。
- 基本解释
掌治民众。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入不能宰民,出不能用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留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坏人一直宰民,让很多人都变得很穷。2. 初中生:这个官员的腐败行为严重宰民,让人民生活困苦。3. 高中生:当权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宰民剥削。4. 大学生: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官员宰民的现象发生。
- 故事起源
- 宰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三十年》中。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到了鲍叔牙的帮助。晋国的国君知道后,就问鲍叔牙:“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流亡的人?”鲍叔牙回答说:“我只是想帮助一个无辜受到压迫的人,而不是宰民。”从此,人们将“宰民”用来形容那些以权力欺压百姓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宰民的含义与权力剥削百姓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官员拿着刀子在人民身上割削,从而记忆宰民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宰民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宰表示剥削,名词民表示人民。
- 详细解释
- 宰民是一个贬义词,宰指剥削,民指人民。宰民表示以权力为工具,对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使人民生活贫困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