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论文学作品、演讲或辩论中,批评那些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文章或言辞。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只是一场藻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2. 这篇文章虽然用词华丽,但是藻藉太多,缺乏实质。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言辞华丽而有修饰,但内容空洞,缺乏实质。
- 基本解释
(1).文饰,掩饰。《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卢质 虽或纵诞, 庄宗 终能容之,盖 承业 为之藻藉也。”
(2).彩色玉垫。《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汉宗庙乐舞辞》:“荧煌昇藻藉,肸蠁转珠櫳。”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翠蕤俄的,藻藉舒就。”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形容华丽而缺乏实质的成语,如“花枝招展”、“锦上添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虽然很藻藉,但是没有表达出清楚的意思。2. 初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很藻藉,但是情节不够紧凑。3. 高中生: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时说,我用词太藻藉,需要更加注重实质内容。
-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汉代文学家扬雄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很多华丽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但缺乏实质内容。当时有人对他说:“你的文章就像藻藉一样,华丽却没有实际作用。”从此,藻藉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华丽而空洞的文章或言辞。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藻藉”联想为一个装饰华丽的池塘,但里面只有水草,没有实质。通过这个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藻藉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藻指水草,藉指借助。藻藉原指在池塘中摆放水草,以装饰池塘,但没有实际作用。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文章或言辞华丽而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为了装饰或追求表面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