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朱笔画的竹,亦指红色的竹。朱笔画竹,始于 宋 苏轼 , 苏轼 在试院时,兴至无墨,遂用朱笔画竹,别有风韵,后代仿效者颇多。 明 谈迁 《枣林杂俎·荣植》:“按朱竹世未之闻, 元 时 宋仲温 在试院卷尾以硃笔扫之,故 张伯雨 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 管夫人 尝画悬崖朱竹……盖画中朱竹,不谓实有之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太平清话》云:‘朱竹古无所本’……然 闽 中实有此种,红如丹砂。”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朱竹墨菊》:“《赖古堂集》第八卷有《朱竹》诗,题下自注云:‘初但求之楮颖间,顷过 剑津 西山,数顷琅玕,丹如火齐,乃知此君亦戏着緋,因赋二首。’”
(2).铁树的别称。详“ 朱蕉 ”。
- 基本含义
-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华丽、美丽而内在空虚、无用。
- 详细解释
- 朱竹是由“朱”和“竹”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朱”指的是色彩鲜艳、华丽的颜色,“竹”指的是竹子这种外表美丽而内在空虚的植物。朱竹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华丽、美丽,但实际上内在是空虚、无用的。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或价值的人或事物。比如,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但没有内在的修养和才华,就可以用朱竹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 朱竹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官员非常注重外表,他喜欢用华丽的颜色装饰自己的房子和衣物。有一天,他听说有一种竹子叫做朱竹,外表鲜艳华丽,于是他非常想要种上这种竹子来装饰自己的庭院。然而,当他种下朱竹后,发现这种竹子虽然外表华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一个空洞的外壳。因此,朱竹就成为了用来形容外表华丽而内在空虚的人或事物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朱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她穿着朱竹般的华丽礼服,却没有一点内在的修养。2. 这座建筑外观华丽,但内部却是朱竹一样的空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朱竹”这个成语与竹子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外表华丽的竹子,但当你接近它时,发现它只是一个空洞的外壳,没有实质内容。
- 延伸学习
- 除了朱竹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成语可以学习,如“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外表华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的人或事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虽然很漂亮,但是老师说是朱竹,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这个新同学看起来很时髦,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是朱竹,没有真正的朋友。3. 高中生:他的演讲虽然很有魅力,但是我们觉得他只是朱竹,没有实质内容。4. 大学生:这本书封面很华丽,但是内容却是朱竹,没有什么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