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拜盟 bàiméng
[become sworn brothers] 结盟为兄弟
- 英文翻译
1.见“拜把子”
- 详细解释
(1).拜谢结盟。《左传·桓公元年》:“ 郑伯 拜盟。”
(2).通过一定仪式结拜成某种关系。《儒林外史》第二回:“ 顾二哥 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天讨·金马<云南讨满洲檄>》:“又 康有为 在 南洋 时,商人欲与一见,须行三跪九叩首礼;若拜盟称弟子者,出二百圆为贄见,便可免礼。”
(3).叩拜盟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既然如此,大家换了白衣,对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慟哭拜盟一番。”
- 基本含义
- 拜盟意为向盟约或协议臣服或归顺。
- 使用场景
- 拜盟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势力出于弱势地位而向更强大的国家或势力屈服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弱小的国家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选择与对方建立盟约或接受对方的领导。同时,拜盟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屈服于他人的意志或权威。
- 故事起源
- 拜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在古代,较弱小的国家或势力常常会选择向更强大的国家或势力拜盟,以求得保护或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拜盟的行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政治策略。
- 词语结构
- 拜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在战争的压力下,小国家不得不拜盟于邻国。2. 他不愿意拜盟于任何人,宁可独自战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拜盟”的字形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拜的字形中有一个手,表示向对方臣服,而盟的字形中有一个口,表示盟约或协议。通过将这两个字形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拜盟相关的成语,如“投降”、“臣服”、“归顺”等,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宁愿拜盟于老师,也不愿意违背她的规定。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因为实力不足而选择拜盟于其他国家。3. 高中生:在国际关系中,弱小国家常常会拜盟于强大国家以求得保护和发展。4. 大学生:在商业竞争中,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拜盟于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