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正公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公务员、法官、仲裁员等职业中的公正行为。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纠纷、争议或决策时保持公正的态度。
- 例句
- 1. 他在裁决案件时一直保持正公的态度。2. 这位法官以正公的原则审理每一个案件。
- 基本含义
- 公正、公平、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
- 基本解释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宪。” 郭璞 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为之。”《后汉书·独行传·周嘉》:“﹝ 周燕 ﹞当下蚕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餘,下见先君!’遂不食而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公正、公平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合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考试时要对每个学生都正公对待。2. 初中生:学生会议上,我们应该以正公的态度听取每个人的意见。3. 高中生:领导应该对待每个员工都保持正公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 故事起源
- 正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鲁仲连和邹阳是鲁国的两位贤臣,他们一起进谏国君,劝其正大光明地处理政务。他们的言辞非常直接而公正,因此被称为“正公”。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正公”理解为“正直的官员”。正直的官员会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偏不倚。
- 词语结构
- 正公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正”表示正直、公正,而“公”表示公正、公平。
- 详细解释
- 正公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公正、公平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态度,在处理事务或对待他人时均不偏袒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