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大朴的词语解释
大朴的意思
拼音:dà piáo    注音:ㄉㄚˋ ㄆㄧㄠˊ
使用场景
大朴一词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性格纯朴、真诚。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态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本质纯粹、不加修饰。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或者形容一种自然景观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原始美。
例句
1. 他的性格大朴,深受大家的喜爱。2. 这幅画的风格大朴,没有繁复的修饰。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性格朴实、真诚,不做作。
基本解释

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 大朴 ”。
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大朴”相关的成语,如“大公无私”、“大度包容”等,以扩充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大朴的人,从来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她的性格大朴,从来不会说谎。3. 高中生:他的作品风格大朴,没有过多的修饰。4. 大学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大朴的人,而不是虚伪的人。5. 成年人:他的为人处世态度大朴,深得大家的尊重。
故事起源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话:“大朴不朽。大方无隅。”这句话用来形容孔子的学问,意为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局限和狭隘。后来,人们将“大朴”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朴实、真诚。
记忆技巧
可以将“大朴”与“大方”相对应,通过对比记忆来帮助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朴实、真诚的人来联想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要由“大”和“朴”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大朴是由“大”和“朴”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大”意为宽广、豁达,表示一个人的胸怀宽阔;“朴”意为朴实、真诚,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纯朴。大朴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真实、本质纯粹,没有虚伪和做作。
(0)
诗文中出现“大朴”的诗词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崄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0)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0)

素斋

大朴斲已久,斯人抱冲襟。

寥寥一室间,坐契千古心。

片月泻寒练,疏云澹流阴。

俗尘飞我缁,名迹宁见侵。

静念真素流,端居积幽沉。

何当启玄秘,一奏瑶华音。

(0)

赠温峤诗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

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

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

颖非我朗,贵在光和。振翰梧摽,翻飞丹霞。

爰在冲乱,质嶷韵令。长崇简易,业大德盛。

体与荣辞,迹与化竞。经纬天维,翼亮皇政。

狡哉不臣,拒顺称兵。矫矫君侯,杖钺斯征。

鲸鲵悬鳃,灵浒载清。净能弘道,动□功成。

无则无慕,有必有希。仰荫风云,自同兰夷。

辞以运情,情诣名遗。忘其言往,鉴诸旨归。

(0)

和贾簿雪

早起怪吾庐,去天才一尺。

始疑大朴还,掩尽几陈迹。

比屋皆可封,列土班圭璧。

照我烂轻明,却似初出日。

仰头不可见,恐是老鸦食。

拟倩玉川子,叫阍闻帝席。

穹壤合为容,事乃非人力。

心胆为之寒,且退然枯荻。

曲身今已直,促织休唧唧。

此意可告客,苦乏郑庄驿。

履霜至坚冰,何当介如石。

鹁鸪有逐妇,相从如娣侄。

饥蹲苦树颠,到夜无入室。

自蜡登山屐,借问何所适。

我亦无所适,皓皓期太乙。

庶见太昊氏,鹢视剖我臆。

(0)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

蔼蔼芳林,有集惟岳。亹亹明哲,在彼鸿族。

沦心浑无,游精大朴。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于厥潜。大明贞观,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相尔在阴。翻飞名都,宰物于南。

礼弊则伪,朴散在华。人之秉夷,则是惠和。

变风兴教,非德伊何。我友敬矣,俾人作歌。

交道虽博,好亦勤止。比志同契,惟予与子。

三川既旷,江亦永矣。悠悠我思,托迈千里。

吉甫之役,清风既沈。非子之艳,诗谁云寻。

我来自东,贻其好音。岂有桃李,恧子琼琛。

将子无矧,属之翰林。娈彼静女,此惟我心。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