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伪托 wěituō
[forge ancient literary or art works author;pass off modern works as ancient ones] 假托别人的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
- 详细解释
见“ 伪託 ”。1.假托;假冒。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违背经义,伪託神灵。”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 秦 焚《诗》、《书》,《内经》想以方术得存,其书深奥精密,非后人所能伪託。”
(2).指虚构。 郭沫若 《屈原研究》:“ 禹 的传说自然是伪托。”
- 基本含义
- 指伪装成别人,假托别人的名义行事。
- 使用场景
- 伪托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低某人的行为,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仁义道德,实际上却别有用心的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和警示他人。
- 故事起源
- 伪托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韩世忠伪托刘备》。故事讲述了韩世忠伪装成刘备的名义,欺骗了一位善良的老人,从而得到了他的财产。这个故事成为了伪托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且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被虚伪的人所蒙蔽。
- 词语结构
- 伪托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伪”和“托”。
- 例句
- 1. 他伪托着我朋友的名义向我借钱,结果我朋友根本不知情。2. 这个人总是伪托着别人的名义说话,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伪托这个成语与一个人伪装成他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戴着假面具,伪装成另一个人的样子,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伪托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伪装相关的成语,如伪善、伪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伪托着我的名义给老师写了一封道歉信。2. 初中生:那个女孩伪托着她的姐姐的名义借走了我的书。3. 高中生:他伪托着学校领导的名义,要求学生加入一个不好的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