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谳词的词语解释
谳词的意思
拼音:yàn cí    注音:ㄧㄢˋ ㄘㄧˊ
使用场景
谳词一般用于形容通过深入调查和审判,得出的明确结论。它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会议、辩论等。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一个人的判断和决策是经过仔细思考和调查后得出的。
例句
1.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通过谳词判断被告的有罪。2. 这份报告是经过谳词之后得出的结论。
基本含义
指通过审判或调查得出的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基本解释

罪案的判决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金元焕》:“邑令知守意,竟论 金 抵偿,讞词上之郡,上之兵道,俱如拟。”《明史·徐石麒传》:“臣虽不与闻,然閲讞词,已曲尽情事。” 清 毛祥麟 《墨馀录·黑白传》:“其讞词有云:‘纵恶而长奸,司地方者固不敢出。杀人以媚宦,有人心者又何肯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谳词相关的成语,如“谳言”、“谳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谳词判断小明是否作弊。2. 中学生:法官通过谳词判断被告的有罪与否。3. 大学生及成年人:经过谳词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
故事起源
谳词的故事起源于汉代的司马相如。当时,匈奴使者来到汉朝,与汉朝官员进行谈判。司马相如通过审判的方式,判断出匈奴使者的真实意图,从而保护了汉朝的利益。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谳词”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谳词:1. 将“谳”字与“刑”字联想在一起,刑是指审判的一种方式,而谳是指审判得出的结论。2. 将“词”字与“言”字联想在一起,词是指言辞,言语,而言语是审判和调查的重要工具。
词语结构
谳词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谳词源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与匈奴使者谈判时,以谳词之法,通过审判的方式来判断匈奴使者的真实意图。谳词一词中的“谳”是指审判,调查,而“词”则是指言辞,言语。因此,谳词表示通过审判或调查得出的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0)
诗文中出现“谳词”的诗词

长安杂书所见·其四

堂司回话敢支吾,严讯累人喘未苏。

临案期令冤立洗,谳词肯教法重诬。

鸿冥千里违双阙,鸥梦扁舟入五湖。

硕果只今都已尽,感时泪血溅春芜。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