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 赵惠文 冠’。” 刘昭 注:“ 应劭 《汉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顥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 基本含义
- 指美女,尤指妖媚动人的女子。
- 详细解释
- 貂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以美丽动人、妖娆媚惑的形象而闻名于世。因此,“貂蝉”成语常用来形容容貌美丽、妖娆动人的女子。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貌,可以用于赞美或者嘲讽。
- 故事起源
- 貂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是东汉末年宦官王莽的贵妃。据传,貂蝉美丽绝伦,能歌善舞,才艺出众。她的美貌和妖娆风姿使得王莽为之倾倒,甚至为了得到她的青睐,不惜以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因此,后人将貂蝉的美丽和妖娆形象用来形容美女。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貂”表示貂蝉的美丽,第二个字“蝉”表示貂蝉的妖娆。
- 例句
- 1. 她长得像貂蝉一样美丽动人。2. 这个女生有着貂蝉般的妖媚气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两个字与貂蝉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其他著名美女,如王昭君、杨贵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笑容像貂蝉一样美丽。2. 初中生:她的舞姿优美,像貂蝉一样妖娆。3. 高中生:她的美貌令人惊艳,堪比貂蝉。4. 大学生:她的气质独特,有着貂蝉般的魅力。5. 成年人:她的容貌妖娆,堪比古代的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