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目指的词语解释
目指的意思
拼音:mù zhǐ    注音:ㄇㄨˋ ㄓㄧˇ
基本解释

用眼睛示意指点。《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玠 起更衣, 太祖 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 周昌 也。’”

基本含义
指望、寄托希望
详细解释
目指是一个动词成语,意思是寄望、寄托希望。它表示人们对未来有所期许,希望能够达到某个目标或取得某种成就。
使用场景
目指一词常常用于鼓励他人努力追求目标,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比如工作、学习、运动等。
故事起源
目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楚汉相争的时代,楚王项羽派遣了刺客刺杀刘邦。刘邦在被刺杀前,对刺客说:“我有天下人民的希望,你们有何希望?”刺客听后深受触动,最终放弃了刺杀刘邦。这个故事表达了刘邦希望能够成为天下人民的寄托和希望。
词语结构
目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目”和“指”。
例句
1. 我们要不断努力,目指更高的目标。2. 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要不断目指进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目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山之巅,远眺着目标所在的地方,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和期许。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目指相关的成语,比如“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等,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目指成为一名科学家。初中生:我要加强训练,目指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高中生:我要不断努力,目指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学生:我要积极实践,目指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才。
(0)
诗文中出现“目指”的诗词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四田子方

使人意消,全德君子。人貌而天,道存目指

一规一矩,何足观视。一虎一龙,应从鞭箠。

绝尘而奔,交臂失趾。萌乎所生,归乎所止。

一止一生,或为之纪。游心物初,宁令心死。

祸福存亡,怒哀乐喜。变不易常,其胸若水。

至阴天出,至阳地起。二者交和,至人游是。

百体为尘,百年犹滓。抱一而同,至乐至美。

彼何世民,少见多訾。一夫立门,一夫钓涘。

鲁国一儒,周初一士。千变不穷,诸侯群迩。

槃礴解衣,方称画史。临渊履危,忽遗射矢。

孙叔尹荆,三仕三已。凡君亡凡,存吾亡彼。

由斯而言,万物皆累。物成必亏,道成孰毁。

(0)

庐山杂咏.天池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0)

雨中晓发临安双溪道中作

回首青山半入城,碧潭时傍碧岩萦。

烟中小寺开晴翠,树杪重泉带雨声。

饮马苕溪逢涨发,问人天目指云生。

试观万壑千岩里,何似山阴道上行。

(0)

答赵滋主簿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0)

再次赠张学录韵十诗·其六

李蔡下中尔,万目指骞腾。

何蕃头欲白,秋窗耿青灯。

(0)

庐山杂咏·天池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