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瓦缶的词语解释
瓦缶的意思
拼音:wǎ fǒu    注音:ㄨㄚˇ ㄈㄡˇ
使用场景
瓦缶常用于形容某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或者某物的价值低廉。可以用于批评某人的自卑心理,或者描述某物的质量低劣。
例句
1. 他虽然是个大官,但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瓦缶。2. 这件衣服质量太差,简直是瓦缶一样不值钱。
基本含义
指不值钱的东西或低贱的身份地位。
基本解释

(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坎以斯,虽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荐之於宗庙,故终无咎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诗:“浊酒盈瓦缶,烂穀堆荆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儿辈﹞辞 镜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浅。”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兴》诗:“素甆看静夜,瓦缶发悲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陋室铭”、“鸡毛蒜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家境虽然不好,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卑,没有把自己当成瓦缶。2. 初中生:那个班上的学霸总是独自一个人学习,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好像把自己当成了瓦缶。3. 高中生:虽然他的家境不好,但他一直努力学习,从不把自己当成瓦缶。4. 大学生:她虽然出身贫寒,但她的努力和才华证明了她并不是瓦缶,而是一个有价值的人。5. 成年人:不要看轻别人的身份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要把别人当成瓦缶。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瓦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自负并看不起别人。有一天,孟尝君路过一户贫穷人家,看到他们家中用破旧的陶罐盛水,孟尝君嘲笑说:“你们只能用这种破旧的瓦缶盛水,真是可笑!”贫穷人家听后深感自卑,但并没有回应。后来,孟尝君的家中发生了一场大火,他的房屋被烧成了废墟,只剩下一口瓦缶。孟尝君无奈之下只能用这口破旧的瓦缶盛水。从此,孟尝君深感自己的傲慢无知,明白了贫穷人家所用的瓦缶并不是低贱的象征,而是一种节俭和实用的品质。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瓦缶的形象,想象一个破旧的陶罐,代表低贱的身份地位或不值钱的物品。
词语结构
瓦缶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详细解释
瓦缶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瓦指的是破瓦片,缶指的是陶制的容器。瓦缶原指贫穷人家中用来盛水的破旧陶罐,引申为形容贫贱、低微的身份地位或不值钱的物品。
(0)
诗文中出现“瓦缶”的诗词

绿竹堂独饮

夏篁解箨阴加樛,卧斋公退无喧嚣。

清和况复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

芳樽有酒美可酌,胡为欲饮先长谣。

人生暂别客秦楚,尚欲泣泪相攀邀。

况兹一诀乃永已,独使幽梦恨蓬蒿。

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

楚乡留滞一千里,归来落尽李与桃。

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

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

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榴花最晚今又拆,红绿点缀如裙腰。

年芳转新物转好,逝者日与生期遥。

予生本是少年气,瑳磨牙角争雄豪。

马迁班固洎歆向,下笔点窜皆嘲嘈。

客来共坐说今古,纷纷落尽玉麈毛。

弯弓或拟射石虎,又欲醉斩荆江蛟。

自言刚气贮心腹,何尔柔软为脂膏。

吾闻庄生善齐物,平日吐论奇牙聱。

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伊人达者尚乃尔,情之所钟况吾曹。

愁填胸中若山积,虽欲强饮如沃焦。

乃判自古英壮气,不有此恨如何消。

又闻浮屠说生死,灭没谓若梦幻泡。

前有万古后万世,其中一世独虭蟧。

安得独洒一榻泪,欲助河水增滔滔。

古来此事无可奈,不如饮此樽中醪。

(0)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

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

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徵人司陶钧。

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

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倖臣辈,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

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

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来往同雕鸢。

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筵。

指顾动白日,煖热回苍旻。

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

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

綵旂转初旭,玉座当祥烟。

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

捋须蹇不顾,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艰屦,附之升顶颠。

华侈矜递衒,豪俊相并吞。

因失生惠养,渐见徵求频。

奚寇西北来,挥霍如天翻。

是时正忘战,重兵多在边。

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

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

廷臣例獐怯,诸将如羸奔。

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

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

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

千马无返辔,万车无还辕。

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

因令左藏库,摧毁惟空垣。

如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

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臊膻。

列圣蒙此耻,含怀不能宣。

谋臣拱手立,相戒无敢先。

万国困杼轴,内库无金钱。

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

馈饷多过时,高估铜与铅。

山东望河北,爨烟犹相联。

朝廷不暇给,辛苦无半年。

行人搉行资,居者税屋椽。

中间遂作梗,狼籍用戈鋋。

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

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

礼数异君父,羁糜如羌零。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

巍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

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

疮疽几十载,不敢扶其根。

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

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

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

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

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

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

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

不复议所适,但欲死山间。

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

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

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

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

官健腰佩弓,自言为官巡。

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

愧客问本末,愿客无因循。

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

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

又闻理与乱,在人不在天。

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

(0)

送方生还宁海

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

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终然无根蒂,敛散空中云。

方生海上来,玉栗而春温。

袖携絺绣书,面带黼黻纹。

揖逊入礼域,陈义陵秋旻。

同餐太仓米,共勘典与坟。

潜将索幽邃,穹欲攀嶙峋。

蹈雪忽言别,涉险涛江津。

梅花似相怜,沿途慰孤颦。

湛恩来九天,悯吾发如银。

特敕还故山,许与烟霞亲。

生闻抱经来,处此寂寞滨。

莽苍叩大始,溟涬穷无垠。

宇宙所管摄,载籍所敷陈。

巨细钩钳之,若大乐建均。

律吕按高下,宫商肃君臣。

鬯和免惉懘,叠奏归绎纯。

桑濮俟挥斥,淫哇竟何存。

黄钟压瓦缶,庭燎灭荒磷。

似兹稽古力,可敌龛定勋。

濡毫写雄颢,势欲移峨岷。

漏泄混沌窍,出入造化神。

变幻波起伏,清温玉璘珣。

尽抽神奇秘,不堕臭腐尘。

所以日出之,逾见光景新。

山鬼当洒泣,湘灵且逡巡。

振古著作家,后先胡缤纷。

岂知万牛毛,难媲一角麟。

古今二千载,有如星在辰。

岂意荒砾中,获此席上珍。

予生发未燥,立言鄙河汾。

结交一世士,暮齿越七旬。

妍蚩与楛良,入目无留痕。

自非病狂易,颠倒甲与矜。

宁因一学徒,谀辞浪云云。

大言心不怍,只为所见真。

生今有行期,序饮松竹根。

笑摘黄金花,起泛青瑶尊。

酒酣双耳热,剧论如抽缗。

岂无赠别言,有意须当遵。

真儒在用世,宁能滞弥文。

文繁必丧质,适中乃彬彬。

有虞号多士,九官展经纶。

惟时亮天工,外夷悉来宾。

不闻有著书,鼓荡摩乾坤。

生乃周容刀,生乃鲁玙璠。

道贵器乃贵,何须事空言。

孳孳务践行,勿负七尺身。

敬义以为衣,忠信以为冠。

慈仁以为佩,廉知以为鞶。

特立睨千古,万象昭无昏。

此意竟谁知,为尔言谆谆。

无徒谓强聒,一一宜书绅。

(0)

煮茶

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

至味心难忘,閒情手自煎。

地垆残雪后,禅榻晚风前。

为问贫陶谷,何如病玉川。

(0)

处世若醉梦

处世若醉梦,忧乐付等閒。

百事皆前定,对酒且自宽。

仰天歌呜呜,清风吹我冠。

浊醪满瓦缶,苜蓿堆春盘。

无人劝我饮,自酌还自欢。

醉眠白日晚,起看明月团。

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

(0)

买米

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

聚囷渔利家,乘此誇其有。

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

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

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

一丁米三升,鞭扑惊且走。

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

公廷散未了,挈稚且扶耇。

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

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

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

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

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

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

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

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

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

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

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

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

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

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

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

海日高扶桑,光华照户牖。

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

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

抗志养其真,士行不可苟。

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

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