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成仁取义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选择时,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坚守正义、关心他人。可以用来表达对于这样的人的赞赏和崇敬。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成仁取义,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原则。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成仁取义,关心他人,追求正义。
- 基本含义
- 成就仁爱之事而追求正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孟子的思想和哲学,以及其他与仁爱、正义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孟子一样,努力成仁取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初中生:成仁取义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德,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坚守正义。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我们应该成仁取义,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原则。4. 大学生:成仁取义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素质,要在实践中践行正义和仁爱。
- 故事起源
- 成仁取义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孟子与荀卿一起行走在一片田地上,孟子看到有人将一只鸟的腿绑在树上,又有人将一只鱼放在树上,他感到非常痛心。荀卿问他为什么如此痛心,孟子回答说:“鸟能飞千里,今却为人所绑;鱼能游百川,今却为人所困。是以吾痛心。”这个故事表达了孟子对于生命和自由的尊重,以及他对于正义和仁爱的追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仁取义分解为两个部分记忆,成仁和取义。成仁可以理解为成就仁爱之事,取义可以理解为追求正义。通过将两个部分的意义记忆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四个汉字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词语解释
- chéng rén qǔ yì ㄔㄥˊ ㄖㄣˊ ㄑㄩˇ ㄧˋ
成仁取义(成仁取義)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宋史·文天祥传》:“ 天祥 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 曰成仁, 孟 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媿。’”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兴祖 以一官一邑,成仁取义,得力於义方之训深矣。”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