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合葬。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指 岐下 以归祔,备大葬之威仪。” 宋 苏辙 《遣适归祭茔文》:“ 辙 与妇 史 ,夙约归祔,常指庚穴以敕诸子。”
- 基本含义
- 归还、归还给
- 详细解释
- 归祔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动词“归”和动词“祔”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归还、归还给。在古代,祔是一种向神灵或祖先献祭的仪式,而归则表示将某物归还给原主或原处。因此,归祔的意思是将某物归还给原主或原处。
- 使用场景
- 归祔常用于描述归还物品或归还权利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归还借来的东西、归还失而复得的权益等。此外,归祔也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的归还感激之情。
- 故事起源
- 归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九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郑子产的人在齐国任官期间,为了表达对齐国的恩情,他将自己的田地归还给了齐国。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归祔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归祔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成语的组成部分。
- 例句
- 1. 我应该归祔你的好意,谢谢你帮我找回了丢失的钱包。2. 他归祔了他父亲的墓地,表示对父亲的思念和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利用“归还”的意思来记忆归祔这个成语。将归还与祔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进行归还动作,这样有助于记忆归祔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归祔相关的成语,如“归心似箭”、“归真反璞”等,可以深入学习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要归祔小明的玩具车,因为我玩够了。2. 小学生:老师,我把借来的书归祔给你了。3. 中学生:我应该归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4. 大学生:毕业后,我打算归祔学校的教育资源,回报社会。5. 成人:我决定归祔我的权益,不再争取不属于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