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音乐、诗歌或其他艺术作品的优美和高尚。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才华出众,让人赞叹不已。
- 例句
- 1. 这首诗真是笙诗般的美妙,读起来让人陶醉。2. 这段音乐仿佛是从笙诗中流淌出来的,令人心旷神怡。
- 基本含义
- 指音乐的美妙和诗歌的高雅。
- 基本解释
《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 宋 朱熹 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 宋 朱熹 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臺》,笙《由仪》。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饗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下管金奏笙奏声诗》:“《小雅》笙诗六篇, 朱子 主有声无辞,谓古经篇题下必有谱,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诸儒据《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谓声生于辞,辞调为谱,説亦有理。及读《周官》金奏九夏,《仪礼》管新宫,《礼记》管象,覆之经文及诸家説,乃知笙奏、金奏及管,其为堂下之乐同,而存声无辞亦同者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诗歌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有关笙和诗的信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音乐课上学了一首笙诗,非常好听!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用笙诗般的语言写作文,要求我们的文章优美而高雅。3. 高中生:这首诗真是一首笙诗,读起来让人感受到了音乐和诗歌的魅力。4. 大学生:这位音乐家的演奏真是笙诗一般,让人陶醉其中。5. 成年人:那个画家的作品就像是笙诗般的美丽,令人心生敬佩。
- 故事起源
- 笙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一诗中写道:“笙簧随曲度,凤管急吹时。”这里的“笙簧”就是指笙,而“凤管”则是指另一种乐器,两者合称“笙簧凤管”。这句诗中的“笙簧随曲度”意思是笙和簧管随着音乐曲调的变化而奏出美妙的乐声,形容了音乐的美感。后来,人们将“笙簧凤管”简化为“笙诗”,用来形容音乐和诗歌的美妙和高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笙和诗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听到笙声时心中涌起的诗意,从而记住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单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笙,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有着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诗,代表着文学的艺术形式,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笙诗这个成语结合了音乐和诗歌的美感,形容事物的美妙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