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物的伪善、虚伪,也可用于形容事物表面上的美好,实际上却是虚假的情况。
- 例句
- 1. 他总是涂月,看起来很善良,实际上却是个心机很深的人。2. 这个产品外包装精美,但质量涂月,不值得购买。
- 基本含义
- 指人物表面上装饰得很美好,但实际上内心却是虚伪的。
- 基本解释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尔雅·释天》:“十二月为涂。” 俞樾 《群经平议·尔雅二》:“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辜之言故,涂之言除也。一岁至此将除去故旧而更新矣,是以十一月谓之故,十二月谓之除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跋》:“ 光绪 游桃之岁涂月,同年 孙叔茀 吏部持此本过余,属为审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伪装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涂月,但我知道他并不真心对我。2. 初中生:她的外表看起来很友善,但我觉得她涂月,不可信任。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总是涂月,实际上却在追求个人利益。4. 大学生:那个公司的广告宣传看起来很吸引人,但产品的质量实际上涂月。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涂月”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涂月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派遣人员前往各地招募人才。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位名叫陈平的人才非常出色,于是派人去招募他。陈平知道淮阴侯刘邦的用心不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故意涂抹在脸上,使自己看起来很丑陋。当时淮阴侯刘邦看到陈平时,只看到了他丑陋的外表,没有看到他的才能。因此,淮阴侯刘邦错过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才。
- 记忆技巧
- 想象一个人在月光下涂抹着自己的脸,使自己看起来非常美好,但内心却是虚伪的。通过形象的记忆,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涂月
- 详细解释
- 成语“涂月”由“涂”和“月”两个字组成。涂,本义为涂抹、搽抹,此处引申为伪装、掩饰;月,指月亮,此处引申为美好、完美。涂抹在月亮上,表示虚假的美好。因此,“涂月”成语的含义是指人物表面上装饰得很美好,但实际上内心却是虚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