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阔大奔放。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君之襟尚我同好,作诗閎放莫可攀。”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其见於文辞,閎放隽伟。” 鲁迅 《坟·看镜有感》:“遥想 汉 人多少閎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 基本含义
- 形容气势雄伟,宏大壮丽。
- 详细解释
- 闳放一词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原意是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志向远大。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宏大、雄伟壮丽。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建筑、景观、气势等宏大壮丽的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气度、胸怀等宽广远大。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父亲的嫡母的排挤,被迫离开齐国。在途中,他遇到了一个牧童,牧童告诉他:“君子者,闳达于心而光明于外。”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心胸宽广,内心光明正大。公子重耳受到了这个牧童的启发,决心要成为一个有志向、有胸怀的人。后来,公子重耳成功夺取了齐国的政权,成为了齐国的君主。因此,人们将公子重耳的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形象用“闳放”来形容。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闳放,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2. 他的气势非常闳放,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闳放”与“宏大壮丽”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或实地参观宏大壮丽的建筑,加深对“闳放”一词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宏大壮丽相关的成语,如“宏图大志”、“气势磅礴”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座城堡真闳放,我好想去参观!2. 初中生:他的计划非常闳放,希望能够实现。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非常闳放,让人震撼不已。4. 大学生:他的思想非常闳放,总是能够提出很有创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