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明徽的词语解释
明徽的意思
拼音:míng huī    注音:ㄇㄧㄥˊ ㄏㄨㄟ
使用场景
明徽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明显的迹象或标志。例如,当一个人的行为或表情明显地显示了他的情绪时,可以说他的行为是明徽。另外,当某个事件或现象非常明显或显而易见时,也可以用明徽来描述。
例句
1. 她的沉默和低下的头是对他的不满的明徽。2. 这个城市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明徽。
基本含义
明显的标志或迹象
基本解释

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 唐 李白 《幽涧泉》诗:“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王琦 注:“琴之为乐,絃合声以作主,徽分律以配臣。古徽十有三,象十二月,其一象闰。”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明徽相关的成语,如明证、明显、明火执仗等。这些成语都与明显、明确的迹象有关,可以扩展你的汉语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哭了,眼泪是他难过的明徽。2. 小学生:大家都看到了他做的好事,这是他善良的明徽。3. 中学生:他的自信和表现力是他成功的明徽。4. 高中生:她的笑容和积极的态度是她乐观的明徽。5.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高利润和市场需求是投资者的明徽。
故事起源
明徽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四》。据说,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刘缵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齐国的君主使出了一个明显的手势,表示对他的不满。刘缵立刻察觉到这个明显的迹象,并且立即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明显迹象的成语。
记忆技巧
要记住明徽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分成两个部分:明和徽。明表示明显、清楚,徽表示标志、迹象。可以通过将这些含义与成语的基本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明徽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明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明"意为明显、清楚,"徽"意为标志、迹象。明徽一词指的是明显的标志或迹象,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明显或显而易见。
(0)
诗文中出现“明徽”的诗词

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辍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0)

金缕曲·其一

帘捲东风冷。正花前、莺声渐涩,半凋红影。

花外愔愔藏楚弄,玉手明徽相映。

仿佛写、熙春丽景。

忽作清商翻怨调,似秋空、朔雁飞无定。

沙塞迥,夜霜警。一时四座无言静。

敛丝桐、逡巡再拜,细陈萍梗。

憔悴朱颜今已矣,梦断红楼金井。

更那望、知音倾听。

柳絮浮云根蒂杳,枉娇痴、阅尽繁华境。

诉往事,意悲哽。

(0)

旅夜用孟郊体·其四

檐雨滴空廊,一滴惟一音。

羁人坐修夜,一坐非一心。

一心亡故怀,剩有愁相寻。

且披折绵衣,自奏明徽琴。

咄哉子野死,虞韶成卫淫。

(0)

余性爱琴某山人有旧藏古琴四其最佳者为赵松雪故物许自南中携赠诗以速之

古音不作古器亡,宝琴百衲无辉光。

江关老屋风雨夕,七条瘦玉沦微茫。

山人家住横云麓,一生消尽清闲福。

明徽妙手发奇声,成连海上传仙曲。

别鹤离鹍调不闻,雪弦寂寂网轻尘。

前年挟策走京洛,相逢一一为吾陈。

云是家藏琴有四,一有有元至正年间识。

蛟唇蛇腹凤皇丝,背篆犹衔松雪字。

中抱泠泠太古心,王孙秀邸寄愁深。

凭添南渡沧桑感,弹彻西台恸哭音。

琴是人非岁复月,浮云柳絮飘空阔。

缣素流传半劫灰,五百年来剩此物。

予爱琴德通琴声,点点寒星纤指横。

若将焦尾遥相赠,便是中郎无限情。

玉轸孤桐分一片,柳家双锁人难见。

梅花淡月隔江南,莫负秋堂红石荐。

(0)

周文矩嵇康弹琴图歌

萧萧摵摵万木声,月落未落馀古檠。

窗中一人天骨清,好锻以外琴理精。

素手明徽相与善,弹出生平广陵散。

本是孤音世不知,未经形解仙犹远。

风灯漠漠山精寒,耸肩缩颈来路难。

子期师旷索俦侣,凝冰焦火生愁叹。

影逼窗前复靡徙,一灯吹灭去如水。

他年魑魅昼含沙,与子争明非此鬼。

君不见孙登有琴唯一弦,弹时响像然不然。

(0)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玉泉珍惜玉泉琴,不遇高人不许心。

素轸四三排碧玉,明徽六七粲黄金。

临风好奏朝飞曲,对月宜弹清夜吟。

赠与龙冈老居士,须教下指便知音。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