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兵符一词常常用于描述权力和决策。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重要权力或决定胜负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 例句
- 1. 他手握兵符,可以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2. 这位总统是兵符,他的决策将决定国家的未来。
- 基本含义
- 兵符指的是古代将军或统帅所使用的军令牌,也用来比喻掌握军权或决定胜负的权力。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军事、权力相关的成语,如兵临城下、举国体制等,可以扩展对于兵符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手上拿着兵符,指挥战士们打仗。2. 初中生:这位校长是学校的兵符,他能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3. 高中生:政府的兵符是总统,他决定国家的政策和军事行动。4. 大学生:这位CEO是公司的兵符,他决定了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 故事起源
- 兵符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将军或统帅手持兵符,可以命令军队行动,决定战局的胜负。因此,兵符成为了掌握军权或决定胜负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兵符想象成一把掌握军权的法宝,通过将军或统帅手持兵符的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兵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 详细解释
(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 侯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 长庆 四年,詔书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来莅来刺,锡之介圭、使印、兵符。”京剧《取南郡》第十四场:“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一并交与先生掌管,本帅带兵出城助战去也。”
(2).借指兵权。《南史·刘峻传》:“ 敬通 当 更始 世,手握兵符,跃马肉食。”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手握兵符自主张。”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忠浩 颇负 湘 望,既握兵符,隐以 曾国藩 平 洪 杨 自命,反对革命最力。”
(3).兵书,兵法。 唐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絳宫韜将略, 黄石 寝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