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家门相传的节操。《北史·万俟普慕容三藏等传论》:“ 三藏 连属危亡,贞概自处,可谓不陨门节矣。”
- 基本含义
- 门节是指门户上的装饰物,比喻人的外貌、仪表或言行举止。
- 详细解释
- 门节是中国古代门户上的一种装饰物,用来增添门户的美观度。成语“门节”借指人的外表、仪表或行为举止,强调人在外表上的修养和举止的得体。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行为举止的得体与否。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仪表端庄大方,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外表或行为不得体。
- 故事起源
- 成语“门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门户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人们非常注重门户的装饰。门上的装饰物被称为“门节”,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家庭地位和风格的象征。后来,人们将“门节”引申为形容人的外表和行为举止。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门节
- 例句
- 1. 她的穿着打扮真是门节,让人看了很舒服。2. 这位老师的谈吐举止都很得体,真是门节。3. 他虽然家境富裕,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不是门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门节”。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个门时,门上装饰着漂亮的门节,代表着门主人的外表和行为都很得体。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门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外表和行为有关的成语,例如“井井有条”、“一表人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真是门节。2. 初中生:他的仪表很好,不仅外表整洁,举止也很得体,真是门节。3. 高中生:他的外表虽然很普通,但是他的行为举止却是门节,非常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