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
(2).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 基本含义
- 指离散分散的越国人。
- 详细解释
- 散越是指越国人民在战乱中四散逃离的意思。在古代中国历史上,越国是一个位于今天浙江、福建一带的国家。在一些战乱时期,越国人民由于战争的影响,被迫离散逃离自己的家园。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群或者族群因为战乱或其他不幸的原因而四散逃离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战争、灾难等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
- 故事起源
- 散越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据传,越国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曾多次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和战争的影响,导致越国人民不得不四散逃离。这个成语就是根据这种历史背景而来的。
- 词语结构
- 散越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散”表示离散分散,“越”表示越国。
- 例句
- 1. 在那场战争中,越国人民纷纷散越,四处流离失所。2. 这个地区经历了战乱,许多人被迫散越到其他地方寻求安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战争中逃离自己的家园,四处漂泊的场景,以此来关联散越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想要进一步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者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流离失所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使得很多人家破人亡,他们被迫散越到其他地方。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内战导致大量的人民散越,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3. 高中生:历史上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使得很多人民四散逃离,他们成为了散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