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wèi zhī rú hǔ ㄨㄟˋ ㄓㄧ ㄖㄨˊ ㄏㄨˇ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 浙 人畏之如虎。”
- 基本含义
- 对某人或某事极度畏惧,如同面对老虎一样。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的威风或某事的威力感到非常害怕,无法抵挡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国时期与刘邦争霸天下。故事讲述了项羽的部下韩信因为害怕项羽的威势,表现出极度的畏惧心情,就像面对老虎一样。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畏惧。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如+名词
- 例句
- 1. 他对老板的严厉要求畏之如虎,工作时总是小心翼翼。2. 面对敌人的狂热攻击,士兵们畏之如虎,毫不退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畏之如虎”联想为面对一只凶猛的老虎时的畏惧心情,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老虎”相关的成语,如“虎头蛇尾”、“画虎类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考试成绩不好的事情畏之如虎,害怕被父母责备。2. 初中生:他对体育课的长跑畏之如虎,总是提前放慢脚步。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畏之如虎,努力备战。4. 大学生:面对找工作的竞争,很多毕业生畏之如虎,拼命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