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烟囱。 晋 张协 《杂诗》之十:“里无曲突烟,路无行轮声。”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圜堵常闭,曲突无烟。” 清 蒋廷锡 《六荒诗·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叹枵腹。”
(2).见“ 曲突徙薪 ”。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相悖,矛盾不一致。
- 详细解释
- 曲指弯曲、扭曲,突指冲突、矛盾。曲突表示言行或事物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矛盾的情况,形容事物的发展或变化不符合常理。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矛盾、思想不一致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不合理或突变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年》:“鲁公使吕望于晋,晋侯曰:‘不可。’公曰:‘曲突而不行,不亦可乎?’望至于晋,晋侯曰:‘鲁侯曰曲突而不行,何也?’吕子曰:‘曲突者,鲁侯之言也。’”这个典故讲述了鲁国公子曲突在晋国外交中的一次尴尬经历,他的言行举止与晋国的礼仪规范相冲突,因此被晋侯拒绝。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曲突”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言行曲突,让人难以理解。2. 这个计划的执行过程出现了曲突的情况。3. 他的观点曲突,缺乏逻辑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曲突”拆分为“曲线”和“冲突”两个词,曲线代表弯曲、扭曲,冲突代表矛盾。通过联想记忆,将曲线和冲突结合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矛盾、不一致相关的成语,如“矛盾重重”、“自相矛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话说得曲突,我都听不懂。初中生:他的行为曲突,一会儿说要做,一会儿又不做了。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曲突,缺乏逻辑性。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曲突,导致进展缓慢。成人:他的言行曲突,让人难以理解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