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秘籍。秘藏的珍贵书籍。《晋书·荀崧传》:“西阁东序,河图祕书禁籍;臺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
(2).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等的竹片,悬于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后亦泛指登载宫中供职人员姓名、身份的册籍。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因兹告请,遂曲軫於深慈;悉与荡除,俾再通於禁籍。”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启》:“民兵文具,禁籍虚员。”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一:“科名随禁籍,从此达宸旒。”
- 基本含义
- 禁止出版、传播书籍或文献。
- 详细解释
- 禁籍是由“禁止”和“书籍”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意为禁止出版、传播书籍或文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下,政府或权威机构禁止某些书籍或文献的出版、传播,以控制信息流通。
- 使用场景
- 禁籍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某个时期或某个地区对知识的限制和封锁。比如,在历史上,有些政权会禁止某些书籍或文献的出版,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信息。在现代社会,禁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国家或地区对特定内容的限制,比如某些政治、宗教或敏感的话题。
- 故事起源
- 禁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焚书坑儒。他下令将除了六经之外的所有书籍都焚烧,以限制人民的知识和思想。禁籍这个成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形容了当时的书籍被禁止传播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禁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在那个时代,很多重要的书籍被列为禁籍,无法在公开场合阅读。2. 这本书因为涉及敏感话题,被政府列为禁籍,无法在市面上购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禁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篮子里装满了书籍,然后篮子上面有个大大的禁止符号,表示这些书籍被禁止传播。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秦朝焚书坑儒的故事,以及其他历史时期书籍被禁止传播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有些书籍是禁籍,我们不可以看。2. 初中生:我听说那本小说因为涉及敏感话题,被列为禁籍了。3. 高中生:在那个时代,很多重要的哲学著作都成了禁籍,无法阅读。4. 大学生:这本书在某些国家是禁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