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鸣鞘的词语解释
鸣鞘的意思
拼音:míng qiào    注音:ㄇㄧㄥˊ ㄑㄧㄠˋ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紧张气氛或者事态的紧急关头。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力量即将释放或者某种行动即将展开的情况。
例句
1. 在紧要关头,领导鸣鞘,表示战斗即将开始。2. 政府鸣鞘,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基本含义
指剑出鞘,表示战争即将开始或者事情即将发生。
基本解释

谓挥动鞭梢使发声。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王琦 注引《广韵》:“鞘,鞭鞘也。” 宋 王禹偁 《寿宁节祝圣寿》诗之二:“数声飞电响鸣鞘,香褭金炉映赭袍。” 明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九龙车霞光闪闪明芝盖,五凤楼日色瞳瞳映赭袍,隐隐鸣鞘。”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例如,可以学习与战争和军事相关的成语,如“兵临城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鸣鞘,宣布我们要开始上课了。2. 初中生:比赛即将开始,裁判鸣鞘,选手们准备就绪。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同学们都很紧张,教师鸣鞘,表示考试即将开始。4. 大学生:大学即将毕业,学生们都感到压力增加,毕业设计鸣鞘,大家开始着手准备。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故事起源
成语“鸣鞘”最早出现在《晋书·孝武帝纪下》中。据传,晋朝孝武帝曾经有一次出征,他在军队出征前,亲自鸣鞘示意战争即将开始。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并逐渐形成了成语“鸣鞘”。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鞘”这个成语与剑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剑被拔出鞘的声音,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名词+动词
详细解释
成语“鸣鞘”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剑是战士的重要武器,鞘是剑的保护套。当剑被鞘包裹着时,剑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而当剑被拔出鞘时,剑就可以发挥它的威力,战争也即将开始。因此,“鸣鞘”比喻战争即将开始或者事情即将发生。
(0)
诗文中出现“鸣鞘”的诗词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鞘歇,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尪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0)

长铗鸣鞘中。

(0)

杂诗十首·其七

此乡非吾地,此郭非吾城。

羁旅无定心,翩翩如悬旌。

出睹军马阵,入闻鞞鼓声。

常惧羽檄飞,神武一朝征。

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舍我衡门衣,更被缦胡缨。

畴昔怀微志,帷幕窃所经。

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

(0)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誇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0)

浣溪沙·其二十四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0)

至日宿蓝田驿感旧

至日天涯感慨同,曾陪鸳鹭大明宫。

催班别殿春雷绕,驻辇蓬莱晓日红。

耸听鸣鞘驰魏阙,欢传放仗醉新丰。

谁知独木荒村里,扇影炉烟入梦中。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