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或者形容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 例句
- 1. 我们家庭的灶陉是和睦、团结的。2. 这个社区的灶陉非常和谐,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3. 只有在灶陉上,我们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
- 基本解释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 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面东设主於灶陘也。” 清 黄景仁 《冬日书闷》诗:“商量纸价添窗槅,料理薪材暖灶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家常便饭”、“大同小异”等,来扩展对中国成语的认识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在一起学习、玩耍,我们的班级是一个灶陉。2. 初中生:家乡的灶陉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地方,大家一起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社区居民都很团结,大家一起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贡献,我们的社区是一个灶陉。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秦始皇时,有一位名叫李斯的大臣,他主张集权统一,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一天,李斯拿着一块木头,对秦始皇说:“陛下,这块木头是灶陉,代表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只有将所有的灶陉都打碎,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秦始皇听后大喜,表示赞同李斯的主张。从此,“灶陉”成为了形容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灶台和磨盘”,这是古代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所以灶陉就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
- 词语结构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详细解释
- 灶陉是指古代的灶台和磨盘,是家庭生活和劳动的象征。成语“灶陉”比喻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地方,也可以指家庭、家乡、社区等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