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权威、神圣的事物或人感到敬畏和恭敬的情绪。
- 例句
- 1. 他看到那位名家时,竦然行礼,表示对他的敬仰之情。2. 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训斥,竦然不敢出声。
- 基本含义
- 恭敬、敬畏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恭敬貌。《后汉书·黄宪传》:“ 潁川 荀淑 至 慎阳 ,遇 宪 於逆旅,时年十四, 淑 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铭后》:“获聆 白鹿子 言论,固已竦然敬之。”
(2).惊惧貌。竦,通“ 悚 ”。《后汉书·明帝纪》:“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余亦惧夫流而至于此也,读之竦然,为之汗下。” 鲁迅 《呐喊·药》:“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成语,如“惴惴不安”、“战战兢兢”等,进一步扩展对于敬畏、恭敬等情感的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那位名人时,我竦然地向他鞠躬致敬。2. 初中生:在参观博物馆时,我竦然地看着珍贵的文物,心生敬畏之情。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训斥,我竦然不敢反驳,心中充满了恭敬。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秦始皇在位时,有一次他到陕西巡视,经过泾阳时,看到泾阳县令李斯在城门前迎接,立即下马行礼。秦始皇对李斯的举止非常敬畏,感到很是惊讶,说:“我这个天子竦然,怎么能让一个县令竦然呢?”从此,竦然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对权威、神圣的事物或人感到非常敬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敬畏”、“恭敬”等词语进行联想,同时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副词
- 详细解释
- 竦然形容人因敬畏或害怕而身体发抖的样子,也可以形容人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感到非常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