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包荒一词多用于讽刺、批评官员或机构只顾自己利益,对困难群众漠不关心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临时解决某种问题或危机的情况。
- 例句
- 1. 这个官员只会包荒,对其他事情毫无贡献。2. 在危机时刻,他包荒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 基本含义
- 指负责救济困难群众、解决灾荒问题的官员或机构。
- 基本解释
(1).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 明 李东阳 《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 王先谦 《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
(2).原谅;宽容。 明 朱权 《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谕李昭寿书》:“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
(3).掩饰;遮盖。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我一力包荒,没事没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她为什么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来呢? 婉小姐 还没看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包荒相关的成语,如包打天下、包罗万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向包荒的官员学习,关心弱势群体。2. 初中生:这个官员只会包荒,对其他问题完全不关心。3. 高中生:在危机时刻,他的包荒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4. 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包荒,还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 故事起源
- 包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官员负责救济困难群众,解决灾荒问题,他勤勉尽责,深受人民的敬爱。后来,这位官员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名字和他的工作内容合并成了一个成语,就是“包荒”。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包”和“荒”两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官员在负责管理和照顾困难群众的同时,还要面对灾荒问题,因此被称为“包荒”。
- 词语结构
- 成语“包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包”和“荒”。
- 详细解释
- 包荒是一个由“包”和“荒”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包,指负责管理、照顾;荒,指灾荒、困难。包荒指负责救济困难群众、解决灾荒问题的官员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