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筠篁常用于褒义,用来形容有德行、道德高尚的人。可以用于赞美他人的品质,也可以用于自我评价。
- 例句
- 1. 他的为人处世一直都很筠篁,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教学严谨,为人正直,可谓是一位真正的筠篁之士。
- 基本含义
- 筠篁是指竹子,比喻品质高尚的人。
- 基本解释
丛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又逕 七贤祠 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定襄侯饷卧簟书》:“筠篁多品,篠簜杂名,较色比奇,独此为贵。”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妙刮筠篁製,纤柔玉柄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品质、道德有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个筠篁之子,因为我经常帮助同学们。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筠篁之士,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的诗词写得很有才华,被誉为现代的筠篁。
- 故事起源
- 筠篁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筠篁》篇,篇中描绘了筠篁生长在山间,给人以高尚清雅的感觉。后来,人们将筠篁引申为品质高尚的人的代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竹子的形象来记忆筠篁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高的竹子,它的形象高贵、清雅,与筠篁所代表的品质相符。
- 词语结构
- 筠篁是一个双音节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筠篁成语源自《诗经·大雅·筠篁》篇,篇中描述了筠篁生长在山间,代表了高贵、清雅的品质。在成语中,筠篁用来形容人,表示其品质高尚、品行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