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哀悯常常用来描述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困境感到同情和怜悯的心情。它可以用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灾难的悲痛和同情、对贫困和困境的关注等。
- 例句
- 1. 他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充满了哀悯之情。2. 在灾难面前,人们纷纷表达出对灾民的哀悯之情。
- 基本含义
- 指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困境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 基本解释
哀怜;同情。《孟子·告子上》“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汉 赵岐 注:“不行仁义者,不由路、不求心者也,可哀悯哉!” 唐 陆贽 《诛李希烈后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遐想凋残,实足哀悯。”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 孙 贼是我们的寃家,老爷为何反加哀悯?”《花城》1981年第6期:“只有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中,被社会或自然的罪恶力量残害而夭折的人……才值得人们哀悯洒泪。”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小说或者观看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来进一步了解哀悯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感到很哀悯那些没有家的小动物。2. 初中生:看到灾区的孩子们,我深深地感到哀悯。3. 高中生:在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怀有哀悯之心,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第十九》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又问:“孔文子何以谓之‘仁’也?”子曰:“惟求是子,邦之母,难得之,唯孔文子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贡曰:“请问其方。”子曰:“‘哀悯’之心,救急扶危,仁之方也。””这段对话中孔子提到了“哀悯”之心是仁的方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爱民”谐音来记忆这个成语。哀悯之心是一种对他人的爱和关怀。
- 词语结构
- 哀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哀悯是指对他人的痛苦或不幸感到悲痛和同情。它强调了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关切和同情心。哀悯的情感表达了人类的善良和关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