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dān sì dòu gēng ㄉㄢ ㄙㄧˋ ㄉㄡˋ ㄍㄥ
箪食豆羹(簞食豆羹)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宋 苏轼 《伊尹论》:“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积也。”
- 基本含义
- 指简朴的饭食,也用来形容生活简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过简朴生活、节约用钱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不贪图享受,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古代诸侯国的公子们在狩猎时,都吃着丰盛的盛宴,只有鲁国的公子们吃着简朴的豆羹。这是因为鲁国的公子们要追求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体现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 词语结构
- 主体为“箪食豆羹”,表示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
- 例句
- 1. 他过着箪食豆羹的生活,一点也不奢华。2. 虽然他家境优渥,但他一直坚持箪食豆羹的生活方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箪食可以联想为简陋的饭盒和简单的食物,而豆羹可以联想为一种简单的汤。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节俭、简朴生活相关的成语,例如“衣食住行”、“薄利多销”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箪食豆羹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觉得箪食豆羹的生活很好,可以节约资源。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箪食豆羹,不要过度消费。高中生:箪食豆羹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