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因路途遥远而匮乏不继。《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
(2).谓相隔遥远。 晋 陆云 《赠顾尚书》诗:“感彼远旷,吝此延娱。”
(3).犹远别。 晋 葛洪 《神仙传·左慈》:“今当远旷,乞分杯饮酒。”
- 基本含义
- 远远地空旷无人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形容地方空旷,没有人烟。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地方非常广阔而人烟稀少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远旷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其中写到:“我欲北游,至于贺兰山,其高且峻,上有白云,下有流泉,其峻岭绝险,人莫能居,雪霜雨露皆下屋而不湿,风雷电雨不远旷而不中,物无私焉。”这段描述中,远旷形容的是贺兰山的高峻和人烟稀少。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片土地远旷无人,适合发展旅游业。2. 他喜欢远远地望着远旷的大海,心情会变得宁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远旷”拆分成“远”和“旷”,“远”表示距离远,“旷”表示空旷。可以通过联想远离繁华的地方,心情变得宁静和空旷。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远旷相关的成语,如“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去过一个远旷的山区,那里的风景很美。2. 初中生:我喜欢远离城市的远旷地方,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3. 高中生:这座城市的郊区很远旷,没有太多人烟,但是空气很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