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编次简册。《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秘书。” 李贤 注:“《説文》曰:‘编,次也。’削谓简也,一曰削书刀也。”
- 近义词
点窜、修改、修削、窜改、删改
- 基本含义
- 修整、整理
- 详细解释
- 编削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修整、整理文字或文章。它可以用于描述对文字、文章进行修改、润色等工作。编削还可以指对人的行为、态度进行整理、修正,使其更加合适、得体。
- 使用场景
- 编削常常用于描述编辑、校对、修改等工作中。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描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整理的情境。
- 故事起源
- 编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故事中,齐国的国君僖公委托大夫公叔段整理国家的文书,公叔段认真修整了文书后,交给了僖公。僖公看到文书整理得井井有条,非常满意,于是赞叹说:“编削有道啊!”从此,编削成为了整理文字的代名词。
- 词语结构
- 编削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编”和动词“削”组成。动词“编”表示整理、修整,动词“削”表示修剪、修整。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编削这篇文章,让它更加流畅。2. 我们需要一个资深编辑来进行编削,使得这本书更加完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编削”与整理文字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想象自己在整理一篇文章,逐渐修整得更加完美。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使用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编削相关的成语,例如“编修”、“削足适履”等,加深对整理、修整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需要编削我的作文,让老师更喜欢它。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编削课堂笔记,以便更好地复习。3. 高中生:我花了很多时间编削我的论文,使其更加有说服力。4. 大学生:我在写毕业论文之前,会先进行编削,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