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吉甫颂的词语解释
吉甫颂的意思
拼音:jí fǔ sòng    注音:ㄐㄧˊ ㄈㄨˇ ㄙㄨㄙˋ
使用场景
吉甫颂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祭祀仪式、宴会等,以表达对被赞美者的敬意和赞扬之情。在现代社会,吉甫颂也可以用于赞美文学作品、艺术家、领导者等。
例句
1. 他的辅佐之才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的吉甫颂。2. 在颁奖典礼上,他被赞颂为时代的吉甫。
基本含义
吉甫颂是指赞美官吏或者贤能之人的诗歌或歌颂辞。
基本解释

周 代贤臣 尹吉甫 所作赞美 周宣王 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 唐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还成 吉甫 颂,赠答此瑶华。”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能为 吉甫 颂,善用 子房 筹。”参见“ 吉甫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和文化,深入学习《诗经》中的吉甫颂和其他乐章形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念了一首吉甫颂,赞美了我们班的班长。2. 初中生: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优秀表现得到了校长的吉甫颂。3. 高中生: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我们用吉甫颂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用吉甫颂赞颂了我们这届毕业生的成就。
故事起源
吉甫颂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经》中,是一种古代的乐章形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吉甫颂的诗歌,用来表达对君主和贤能之人的赞美和敬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吉甫颂与古代的音乐乐章联系起来,想象在古代的宴会上,人们用吉甫颂来表达对贤能之人的赞美之情。
词语结构
吉甫颂由两个部分组成,吉甫和颂。吉甫指的是官吏或者贤能之人,颂指的是歌颂或者赞美。
详细解释
吉甫颂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乐章,用于赞美官吏或者贤能之人的诗歌或歌颂辞。吉甫颂通常以音乐形式表达,用来表达对被赞美者的崇高品德、卓越才能和杰出成就的赞美之情。
(0)
诗文中出现“吉甫颂”的诗词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

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

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

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

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

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0)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0)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褰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0)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

正逢银霰积,如向玉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綵旒。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0)

西征赠屠巡察

殿俗钦文雅,观风赞老成。

贤流希品第,圣主寄聪明。

岳动神羊触,天空振鹭清。

识超时摘伏,权重即专征。

令肃貔貅队,威扬虎豹旌。

片言驱海立,独武蹴山平。

袖里长孺疏,胸中小范兵。

丹青储将相,裘冶旧公卿。

露檄频飞骑,京封尽戮鲸。

愿将吉甫颂,翻入凯歌声。

(0)

重纪五子篇·其五张中丞九一

胎簪昔中折,桐柏亦涓涓。

张生一振之,矫矫遂无前。

平原称盗骊,霜夜拭龙渊。

昔与宗生角,推锋互瑕坚。

一矢银潢漏,再矢月胁穿。

隽声绛灌耳,沦落二十年。

晚途始见收,改服事戎旃。

密饵间阏氏,飞书降右贤。

山甫城朔方,吉甫颂其贤。

自非如椽笔,畴能勒燕然。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