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戢戈一词常用于形容双方停战、和解或结束争斗的情况。可以用于国际关系、内外交战、劳资争议等领域。
- 例句
- 1. 双方经过谈判,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戢戈收兵。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该戢戈保护主义,共同发展。
- 基本含义
- 收起兵器,停止战斗。
- 基本解释
息兵。 唐 钱起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诗:“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戢戈清四海,论道属三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和平、战争、军事相关的成语,如“和平共处”、“攘外必先安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战争是不好的,我们要学会戢戈,保持和平。2. 初中生:只有通过戢戈,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安宁。3. 高中生:在国际关系中,戢戈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前提。4. 大学生:面对社会矛盾,我们应该用智慧和勇气来戢戈,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中有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罕在一次战争中被俘,但他坚决拒绝向敌人投降。最终,对方将他释放后,他回到孔子身边。孔子对子罕的行为表示赞赏,称赞他“戢戈而不迫胥”,即在战争中坚守原则,不屈服于敌人。这个故事中的“戢戈”一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停止战斗,保持原则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戢戈”联想成将兵器从手中向上收起的动作,表示停止战斗。可以通过想象双方士兵收起战争中的兵器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戢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戢”和名词“戈”组成。
- 详细解释
- 戢戈是由“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戢,指将兵器收起来;戈,指战争中使用的兵器。戢戈的含义是停止战斗,收起兵器,表示双方达成和平或停战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