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三国 时 陈思王 曹植 的邸第称“西馆”。后遂以为亲王邸第的代称。 唐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诗:“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 漳河 隔梦思。” 明 张居正 《宝谟记》:“我 献皇帝 圣质天成,睿思神授,昔居西馆,已著英声。”
(2). 宋 代御书库名。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卷九:“ 宋 初置三馆。 长庆门 北,谓之 西馆 。 太平兴国 初,于 升龙门 东北,创立三馆书院。三年,赐名崇文院,迁 西馆 书贮焉。东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分四部为史馆书库。”
- 基本含义
- 指官方设立的供外宾休息和接待的场所。
- 详细解释
- 西馆是古代中国官方设立的一个场所,用于接待外宾和提供休息的地方。西馆通常是位于城市或宫殿附近的一座建筑物,供官方人员接待外来宾客使用。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接待外宾的场所。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接待外宾的场所,也可以用于形容任何接待客人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酒店、餐厅、会议场所等。例如,当你在酒店接待客人时,可以说:“这家酒店的服务很好,就像一个西馆一样。”
- 故事起源
- 西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宫廷文化。在古代,宫廷中常常有专门的场所用于接待外宾,供他们休息和招待。这些场所通常被称为“西馆”,因为在古代中国的地理观念中,西方被认为是外来客人的方向。因此,西馆成为了接待外宾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西馆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家酒店的服务很好,就像一个西馆一样。2. 我们在会议中心设立了一个西馆,供外宾休息和招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西馆与接待外宾的场所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一个西馆中接待来访的外宾,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宫廷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宫廷建筑和礼仪。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东床”,“南楼”等,了解更多关于接待和招待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乐园里看到了一个漂亮的西馆,里面有很多外国游客。2. 初中生:我们学校在校园里建了一个西馆,用来接待来访的学生和老师。3. 高中生:我梦想有一天能够在一个大型西馆里接待国际友人,展示中国的文化和风景。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负责在学校活动中设置一个西馆,接待参加活动的嘉宾。5. 成年人:我在旅行中住过很多西馆,每次都能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热情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