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措身的词语解释
措身的意思
拼音:cuò shēn    注音:ㄘㄨㄛˋ ㄕㄣ
使用场景
措身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危险或困难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或解决问题。该成语可用于各种场合,如演讲、写作、故事讲解等。
例句
1.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措身,积极寻找解决办法。2. 面对挑战,他毫不犹豫地措身,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3. 她在困境中能够及时措身,保护自己的利益。
基本含义
指处境危险或困难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护自己或解决问题。
基本解释

安身;置身。《逸周书·官人》:“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老师这般説,叫门生措身也无地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措身相关的成语,如“措手不及”、“措辞得当”等。这些成语都与采取行动、处理问题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措身。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欺负,他勇敢地措身,保护了自己。2. 初中生:考试前突然生病了,我只能措身去医院看病。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积极措身,努力备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措身”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关于措身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义推断其来源。在古代,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危险和困难,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解决问题,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因此,措身这个成语就是从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衍生出来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措身”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这个成语。动词“措”表示采取行动,名词“身”表示自身。可以将“措”记忆为“采取行动”,将“身”记忆为“自身”。这样,当你遇到这个成语时,就能够联想到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或解决问题。
词语结构
措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措”和名词“身”组成。动词“措”表示采取行动,名词“身”表示自身。
详细解释
措身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措”意为采取行动,第二个字“身”意为自身。措身表示在困境中自我保护或解决问题的行动。
(0)
诗文中出现“措身”的诗词

大观戊子秋七月大雨洪水薄城几至奔决太守李公出祷城上即刻雨止水势为杀而民获免焉因叙其所见为古体诗五十韵且言台之城不可不修也

立秋亦云久,凉飙何参差。

蓐收气力弱,炎帝从见欺。

赤云热如火,反甚盛夏时。

阴阳互击薄,变动不可期。

飓风欻卷地,急雨如崩犁。

屋瓦逗飞鸟,云楠棼乱丝。

暗恐江汉覆,又疑山岳隳。

百川肆横流,倏忽漱城陲。

居民类烧蚁,惶恐不自持。

为鱼在顷刻,呼叫声何悲。

我公初不动,徐问其所为。

以谓吾在是,水其为民疵。

驾言径往视,朝服来登陴。

狂澜吼而至,公亦为兴咨。

端物叩头立,逡巡以致辞。

公辞殆未毕,水还疾如驰。

回首望黑云,忽然见明曦。

雨师不得逞,风伯无所施。

少皞独行令,昊天青四垂。

吁哉是可骇,神速至于斯。

苍苍其天乎,所听信已卑。

公言我不闻,岂谓天闻其。

古人称至信,水火蹈不疑。

天人虽限绝,吻合无由私。

宋景出言三,荧惑为之移。

今公不待再,水灾迄免罹。

惟公古君子,诚信本天资。

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

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羁縻。

往岁雨暴作,水行适及榱。

城坏而入水,黎民无孑遗。

官府一朝废,所亡盖不赀。

朝廷痛民害,大为筑城池。

中间水屡溢,几乎与城夷。

城坚水无隙,民处不复危。

今则城已敝,阙落空残壝。

如闻去岁冬,我公闻上司。

此实民之急,请从官缮裨。

上司靳省费,移牒犹难之。

民心日懔懔,见雨常颦眉。

但恐水不至,水至决不支。

前日果见此,必知其知随。

又安知我公,有道众莫窥。

救汝于沟壑,夺汝于蛟螭。

举眼看三光,措身于两仪。

公德大如许,汝知乎不知。

恶呼汝至愚,岂能事远思。

此城苟未修,此患终未离。

明年公且去,水来将赖谁。

愿公尚怜汝,再请而勿辞。

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兹。

(0)

漫兴十首·其七

落魄迂疏自可怜,棋为日月酒为年。

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倾囊已没钱。

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

多愁多感多伤寿,且酌深杯看月圆。

(0)

零陵移居

不起移居念,全因废两眸。

门闾俱莫辨,隘陋亦何忧。

瞑鸟离巢远,盲龟待木浮。

平生安稳少,盖乏措身谋。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