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自然环境恶劣,或比喻事物处境艰难,无法生存发展的情况。
- 例句
- 1. 风雨过后,整个村庄变得靡膴不堪。2. 这个行业已经面临了靡膴的局面,需要采取措施扭转局势。
- 基本含义
- 形容风雨交加,草木倒伏。
- 基本解释
无法度。《诗·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 郑玄 笺:“膴,法也。”一说,谓不多。 陆德明 释文:“靡膴……《韩诗》作‘靡腜’,犹无几何。”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成语,例如“风雨如晦”、“一叶知秋”等,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下了一场大雨,草坪上的花朵都靡膴了。2. 初中生:这个地区的农作物长期遭受干旱和洪涝的影响,导致农民的收成一直靡膴。3. 高中生: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许多小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生存,最终走向了靡膴的命运。
- 故事起源
-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时期,有一次大旱,农田干裂,庄稼枯死,草木凋零,环境十分恶劣。后来,大禹治水有功,水患得以解决,天地恢复了生机。这个成语就是形容黄帝时期环境恶劣的景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靡膴”联想成“没有膴”的意象,即没有倒伏的草木,就是环境良好、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对比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靡膴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靡的意思是凋零、衰败,膴的意思是倒伏。两个字合在一起,形容草木因为恶劣的环境而凋零倒伏。
- 详细解释
- 靡膴,指风雨交加,大风吹倒了树木,草木凋零。形容环境恶劣,万物凋零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