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俚子的词语解释
俚子的意思
拼音:lǐ zǐ    注音:ㄌㄧˇ ㄗㄧˇ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谈举止粗鲁、不懂得与人相处的场合。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合适,或者形容某些地方的风气粗俗。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粗俗,真是个典型的俚子。2. 这个人虽然有钱,但是他的品味真是太俚子了。
基本含义
指不守礼法、不拘束的人,形容言行粗俗、不合礼节。
基本解释

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交州 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俚子相关的成语,如俚语、俚谚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行为的成语,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太俚子了,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那个同学的举止真是太粗俗了,简直就是个俚子。3. 高中生:他的言谈举止真是太不得体了,完全不像个有修养的人,真是个俚子。
故事起源
俚子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官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晋升,以显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而那些没有通过考试或者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常常被视为俚人,也就是俚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俚子一词逐渐演变成了指称言行粗俗、不合礼节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俚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粗糙、不合身的衣服,举止粗俗,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俚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俚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地方官员、农民等不通文化礼仪的人。后来,俚子逐渐演变成泛指言行粗俗、不合礼节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粗俗,不懂得遵守社会礼仪。
(0)
诗文中出现“俚子”的诗词

赠潘子四首·其一

俚子习巴唱,佳人奏阳春。

怀仁出湘浦,信美乃寡伦。

心期不自媚,持以奉明君。

上弦协凤吹,下弦泣鬼神。

边地霜霰繁,刚风凛以辛。

但恐变商徵,指诘不得伸。

踌躇广庑下,此意难重陈。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