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赋税与徭役。《旧唐书·突厥传上》:“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2).指分配徭役。 宋 王安石 《主簿王正臣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制》:“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 基本含义
- 指向人民征收重税,使其负担沉重。
- 详细解释
- 赋徭是由“赋”和“徭”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赋”指向人民征收税收,“徭”指劳役和负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被征收重税,负担沉重的情景。
- 使用场景
- 赋徭一词常用于描述某个群体被征收重税,负担沉重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社会不公平的税收政策,或者形容个人负担过重的经济压力。
- 故事起源
- 赋徭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描述了大禹治水时,为了筹集资金,征收重税,使人民负担沉重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赋”和名词“徭”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赋徭政策过于严苛,让人民无法承受。2. 政府应该减轻赋徭,减轻人民的负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赋徭”与“负担沉重”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人民被征收重税的情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以及赋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太多的作业,真是赋徭啊!2. 初中生:学校每天早晨都要晨读,真是赋徭啊!3. 高中生:高考前的备考压力真是赋徭啊!4. 大学生:学费涨了,生活费也涨了,真是赋徭啊!5. 成年人:房贷、车贷、生活费,各种开销真是赋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