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公正谨慎。 唐 陈子昂 《座右铭》诗:“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 基本含义
- 指公正谨慎,慎重行事的品德和作风。
- 详细解释
- 公慎是由“公”和“慎”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意为公正、公平,强调行为的公正性;“慎”意为谨慎、小心,强调行为的慎重性。公慎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要保持公正、谨慎、慎重的态度和行为,不偏袒、不草率,以确保公正的结果。
- 使用场景
- 公慎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作风,特别是在公共事务或权力运作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公职人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应该具备的品质,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在做决策或行动时要慎重考虑,不要轻率行事。
- 故事起源
- 公慎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儒家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公正与慎重的原则,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公慎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词语结构
- 公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做人要公慎,不可轻信谣言。2.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以公慎的作风受到大家的赞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公慎这个成语:1. 将“公”和“慎”两个字的含义记住,分别表示公正和谨慎。2. 将公慎与公共事务、权力运作等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要保持公正和慎重的态度。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公慎这个成语,可以了解更多与公正、慎重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慎独”等。也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深入了解公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做一个公慎的人,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在考试前,我们要公慎地复习,不偷懒。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公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同学的意见。4.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公慎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