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人不分青红皂白,不加以区别对待的情况。例如:在招聘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应聘者,不论其背景和资历,就可以用到“衡门”。
- 例句
- 1. 这家公司对待员工非常公平,真是个衡门之地。2. 不论贫富贵贱,我们对待每个客户都是衡门一视同仁。
- 基本含义
- 衡门是指守门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让进。形容对人不加以区别对待,一视同仁。
- 基本解释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公平、正义相关的成语,如“公平无私”、“一视同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对待我们都是衡门一视同仁。初中生:学校要求对待每个学生都是衡门,不分优劣。高中生: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该对每个人都是衡门,不偏不倚。
-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守门人不分青红皂白,不加以区别对待的情节。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语“衡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衡门”与“公平”、“一视同仁”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门上挂着一个天平,表示对人进行公平衡量。
- 词语结构
- 衡门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衡门的“衡”原指衡量,比喻对事物进行评判;“门”指守门的人。成语衡门比喻对人不加以区别对待,不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