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棉袍子 miánpáozi
[cotton-padded long gown;cotton wadded gown] 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也叫“棉袍儿”
- 基本含义
- 比喻某人遭受了冷遇或不受欢迎。
- 详细解释
- 棉袍子是一种冬季服装,保暖效果很好。这个成语比喻某人像棉袍子一样,被人冷落或不受欢迎。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团体中被排斥或忽视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意见或建议被他人忽略。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叫王守仁的文学家,他曾在朝廷中任职,但因为他的言行与时人不合,被视为异类,很少有人与他交往。一天,王守仁穿着一件棉袍子来到朝廷,棉袍子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使得更多的人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从此,人们用“棉袍子”来比喻某人被冷遇或不受欢迎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为“棉袍子”,可以作为主语或宾语出现。
- 例句
- 1. 他在新公司刚开始时就像一件棉袍子,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流。2. 她的意见总是像棉袍子一样被大家忽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一件棉袍子,孤独地站在一群人中间,被冷落和忽视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冷遇、不受欢迎相关的成语,如“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新学校刚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棉袍子,没有朋友和我玩。2. 初中生:他的想法总是被大家当作棉袍子一样忽视,很少有人认同他。3. 高中生:在班级里,她的存在就像一件棉袍子,大家都不太关注她的存在。4. 大学生: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就像一件棉袍子,很少有人愿意与他合作或接受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