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亲札 ”。亲手写下的书信。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金翦刀、青丝髮。香墨蛮笺亲札。和粉泪,一时封。此情千万重。” 宋 朱熹 《答江元适书》:“孤陋晚生,屏居深僻,未尝得亲几杖之游,乃蒙不鄙,使贤子遗之手书,致发明道要之文三编,加赐亲札,存问繾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我辈得县官亲札,靖一方之害,乃汝等翻欲陷我耶!”
- 基本含义
- 指亲自写信或亲自写信的信件。
- 详细解释
- 亲札是由“亲”和“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亲指亲自,札指信件。亲札表示亲自写信或亲自写信的信件。这个成语强调了亲自表达感情和亲自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亲札常常用于形容亲自写信或亲自写信的信件。它可以用来形容写给亲人的信件,也可以用来形容写给朋友、恩师、长辈或其他重要人物的信件。此外,亲札也可以用来形容亲自传递重要信息或表达真挚情感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亲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电话、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因此人们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亲札强调了亲自写信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亲自动笔才能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 词语结构
- 亲札是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成的,亲和札分别表示亲自和信件。
- 例句
- 1. 他亲札了一封感谢信给老师。2. 我特地亲札了一封信给你,表达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 记忆技巧
- 记住亲札的意思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亲”和“札”两个字分开记忆,亲表示亲自,札表示信件。2. 想象自己亲自写信给亲人或朋友,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亲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信文化和信件传递方式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和价值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亲札了一封信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我在学校很开心。2. 初中生:我亲札了一封感谢信给我的老师,感谢他的辛勤教导。3. 高中生:我亲札了一封信给大学招生办公室,表达我对入学的热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