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蔑称。犹小子。《三国志平话》卷下:“吾怕者 诸葛 ,谁识辱子 姜维 。”
(2).犹言不肖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人都道 郑元和 死为辱子,也只由的 李亚仙 ;生为逆子,也只由的 李亚仙 。”
- 基本含义
- 辱骂、侮辱子女
- 详细解释
- 指侮辱、辱骂自己的子女,是一种极其残忍的行为。这个成语中的“辱”意味着侮辱、羞辱,“子”则指代子女。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父母亲对子女的残忍行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辜负自己的亲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一个关于辱子的故事。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们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当他们回到家乡时,却遭到了子女的辱骂和侮辱。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即使在外面再有功绩,也不能忽视对家人的关爱和尊重。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辱”和“子”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虽然在外面很有成就,但他却辱子无数。2. 这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严厉,经常辱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辱子”与“入子”进行联想,入子意味着进入子女的内心,而辱子则是指对子女进行侮辱。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辱门败类”、“辱国亡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辱子的爸爸,他总是对我朋友说难听的话。2. 初中生: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太过严厉了,简直是辱子。3. 高中生:他在外面有多大的成就都没用,因为他辱子无数,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